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成都站长网 (https://www.028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交互 > 正文

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两种云预测视角勾勒出的不同结局

发布时间:2016-11-20 20:31:50 所属栏目:交互 来源:站长网
导读:498)this.width=498;' onmousewheel = 'javascript:return big(this)' style="height: 257px; width: 417px" border="0" alt="" width="620" height="413" src="http://s9.51cto.com/wyfs02/M01/49/AC/wKiom1QY5dmCQfz8AACs-27jZt8228.jpg" /> 我曾经在之

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两种云预测视角勾勒出的不同结局 

我曾经在之前的几款文章中讨论过IT部门在处理云方案部署时所选择的几种模式。《云计算是一场失败的革命》一文意在探讨IT组织对于云计算的厌倦之情——虽然一部分供应商认为云代表着未来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但用户们对此似乎并不买账。而其后的《云计算革命的真相》一文则讲述了现实世界中的三个案例,相关企业利用云计算解决了他们依靠传统IT基础设施模式根本无从下手的关键性难题。

本周,两组信息让我们不禁想起William Gibson的著名格言——“未来就在于当下——只不过尚未汇聚成形。”不过正如我在最近的博文中所提到,最近十年来业界对于IT未来的展望其实并没有出现什么变化——以内部环境为重点、以静态为主要特性,几乎无法提供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弹性资源。

换句话来说,IT的未来已经近在眼前,但却被刻意从传统IT体系当中分离了出去。关键问题在于:目前的传统方案是否能够追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抑或是会像现在的底特律那样被无情地抛弃在历史的垃圾堆当中?

Forrester:双“基础设施”记

首先来看Forrester公布的一篇报告。尽管这篇文章的标题为《公有云市场正处于迅猛发展当中》,也就是说公有云计算正逐步成长为占据统治地位的重要力量。但从内容角度看,其核心观点则如《双城记》所言:这是最具“云”特性的时代,这也是最能代表传统IT的时代。

Forrester调查了大量IT专业人员并通过观点整理发现云计算目前确实处于迅猛发展的态势当中。在未来五年当中,SaaS将保持每年14%的复合增长速度,这意味着此类方案在过去几年中确实勇猛精进,而且即将步入成熟。相比之下,IaaS的成长更为夸张——其年度复合增长率将达到惊人的38%。

从表面上看,这篇报告的重点在于云计算正逐步成为主流方案。然而经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结论并不是那么单纯。

从数据角度出发,这份报告指出SaaS在过去几年中获得了相当强劲的发展节奏,甚至开始取代一部分内部应用程序。在最近三年里,以ERP与CRM为代表的企业内部应用程序已经受到SaaS方案的凶猛蚕食,其具体百分比如下:

• 2011年:3%到5%

• 2012年:5%到7%

• 2013年:12%到14%

作为另一项重要数据点,该报告指出公有IaaS/PaaS正逐步取代内部基础设施,开始充当Forrester所谓“补充性应用程序”的实施基础。这类扩展型内部应用程序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功能,而新型云基础应用程序则以创纪录的速度扩张现有系统的涵盖范围、从而为客户或者合作伙伴提供更为广泛的激励机制。

不过从IT基础设施的整体前景角度出发,Frrester在报告中表示其发展方向却并非高度乐观。展望未来五年,Forrester估计服务器与存储整体份额中的主要比重并不会被云环境下的服务所取代。到2020年,这部分业务总值将达到2300亿美元,但Forrester认为其中只有19%会归属于云基础设施。在我看来,这意味着其余81%的份额将继续被投入到传统IT基础设施支持领域——包括采用手动管理并实施静态应用程序拓朴结构的内部数据中心环境。

总体而言,Forrester在这份报告中给出了颇具综合性的分析结论。公有云计算确实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甚至可以用超速发展来形容),但迅猛成长的背后仍然暴露出整体比重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在未来五年中也依然不会得到扭转。概括来讲:IT基础设施的未来将继续保持原本的发展走向,只不过增添了一点点公有云计算要素作为点缀。

为什么我们预期中的云方案与实际获得的云方案差异巨大

其次,Matt Asay还撰文讨论了前Gartner分析师、现任红帽公司总经理的Alessandro Perilli在本届红帽峰会上的发言内容。

根据Asay所言,Perilli强调称大多数用户希望能拥有功能特性与公有云相仿的内部云方案:易于访问、按用量计费、轻松实现弹性特征且拥有低廉的管理开销。然而事实是残酷的,他们发现大多数内部云环境实际上复杂、昂贵、成本高企且难于打理(我猜这是指其需要大量人为参与且繁复无比的标签管理机制),而且容量也受到严重束缚。

不过根据Asay的说法,Perilli认为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供应商们一直努力营造一种假象,让用户特别是IT部门误以为内部云方案易于部署及实现。除了对内部云环境在容量限制方面的惊讶与沮丧,用户还需要清醒意识到以下几项事实:

• 大多数IT部门在云实施方面的努力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项目的性能比较对象应该是现有内部基础设施,而非业界最出色的公有服务供应商。

• 拥有“真正的”云功能(简便、廉价且管理成本极低)要求用户预先进行大规模结构重组以及处理流程的工程调整。这项工作难度极高。快速完成这些任务实在有些不切实际,毕竟大多数IT部门都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运作局限。

• 相对于期待“真正的”云功能,IT部门目前更应该将关注重点放在长期提升流程身上,先从能够达成的阶段性目标出发——举例来说,设置一套测试/开发云环境,为软件工程师们提供敏捷开发平台——并在未来几年中陆续加入“真正的”云功能。

扭转对于IT未来的错误预期,云不会成为颠覆性的重大变革

纵观Forrester的报告与Asay的博文,我进一步确认了这两种预测所采取的保守主义态度。从本质上讲,其信息可以归结为以下两大结论。首先,从现在开始的未来五年之内,IT基础设施的主流趋势仍然不会出现任何颠覆性变化——其实与过去十五年相比也没有什么不同。其次,IT部门应当接受这样的现实,即下一个十年中公有云供应商所能提供的服务与过去十年的成熟功能方案并没有什么区别。

与我在之前文章中所提到的实例不同(包括莲花车队、Lonely Planet以及Marks & Spencer所采用的云方案),整个世界并不会快速重构并向更深层次的数字化形态演变,看起来双方的预测都对未来IT提出了非常保守的要求。他们想要的是能够对当前的迫切挑战作出快速响应的方案,而非那种不温不火、充满不确定性且轻松愉快的发展道路,例如更具敏捷特性的基础设施。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