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 羲和号 奔赴太空
发布时间:2022-12-06 10:01:3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网络
导读: 面前是一片光与火的海洋。烈焰洪流一般奔涌着、喷发着,无声澎湃在恒星的表面。
太阳是如此巨大,33万个地球相加,才能达到一个太阳的质量。事实上,太阳占去太阳系总质量的
太阳是如此巨大,33万个地球相加,才能达到一个太阳的质量。事实上,太阳占去太阳系总质量的
面前是一片光与火的海洋。烈焰洪流一般奔涌着、喷发着,无声澎湃在恒星的表面。 太阳是如此巨大,33万个地球相加,才能达到一个太阳的质量。事实上,太阳占去太阳系总质量的99.87%。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受它的吸引,无时无刻不被它光热的潮水抚摸。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能源,乃至大气的流动,无不直接或间接得益于太阳的馈赠。它恒定不变地澎湃在1.5亿公里之外,燃烧着、喷发着,似乎亘古如斯,永无枯竭。 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有一群人,一直在关注着太阳。在积蓄了半个多世纪的力量之后,他们把中国“观日之眼”送入太空。 在中国科学院方成院士的眼中,太阳的光芒里充满了未知。为什么有如此巨量日冕物质抛射?为什么太阳有活跃周期?为什么太阳南北极磁场会调转? 方成自小就在向天空仰望。抗战时期,父母离开上海避乱,方成出生在昆明。他记忆里,每当警报响起,敌军飞机从天边飞来轰炸城区。那时,他的志向是做飞机设计师。后来,阴差阳错学了天文,他向天仰望的目光却从此投射得更远。 他深知,加强对太阳的观测研究,中国迟早要迈出这一步。早年他大学毕业后去北京深造,当时赵九章等学界前辈正推动中国的卫星上天。他们认识到“日地关系”的重要和科研欠缺,建议方成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 如今,中国的太空事业,已经从资源卫星、气象卫星,走向载人航天。一个航天大国,对太阳进行监测和预报,是多么紧迫又势在必行!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氢、氦核聚变。局部忽然增亮的爆发称为耀斑。一个中等强度的耀斑,就相当于百亿颗原子弹爆炸的能量释放。更巨大的爆发称为日冕物质抛射,以十亿吨计的物质喷射向行星际空间。一旦遭遇,高能粒子、电磁暴等将袭向地球,小则影响信鸽方向和导航,大则危及航天员安全、破坏电子器件、损毁卫星、造成停电。 对太阳的重视,总与航天步伐一致。至今,世界各国已先后发射了70多颗太阳探测卫星。其中,“帕克”太阳探测器正在试图更近地触摸太阳,距离太阳最近时仅约9个太阳半径。 方成在多年的国际合作中看到差距,也在差距中对未来的路有了清晰认识。2004年,他提出与国外合作,共同研制太阳观测卫星,但因外方资金不足而搁置。再一次,国内一箭五星计划又因故放弃。但方成没有气馁。一次次尝试,他带出更有探天积淀的队伍。在中国向天外进发的脚步中,探日的时机正在临近。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