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分区MBR(MS-DOS)分区表格式与限制
早期Linux为了兼容Windows的磁盘,使用的是支持Windows的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的方式处理启动引导程序和分区表。启动引导程序记录区和分区表都被存放在磁盘的第一个扇区,此扇区大小通常为512字节(旧磁盘的扇区都为512字节), 因为划分给分区表的区块仅有64字节的大小,所以最多只能容纳四组记录区,每组记录区中记录了该区段的启始和结束的柱面编号;这四个分区的记录被分为两种,分别称为主要分区(Primary)和扩展分区(Extended)。 硬盘分区命名 硬盘的命名在另一篇文章有提到: 。 例如/dev/sd[a-p]硬盘的文件命名是从字母a依顺序依次排列,分区的命名原理与其相同,假定硬盘名为sda,则分区从1开始从小到大依次排列,/dev/sda1、/dev/sda2...... 小总结: 硬盘分区的目的 1.数据的安全性 每个分区的数据是隔离开的,当我们需要重装系统时,将数据转移到系统所在分区的其他分区后,原本需要保留的重要数据便不会受到影响。 2.系统性能方面考虑 通过分区我们的数据是集中存储在一个柱面区段当中,所以当需要查找某些特定的数据时,由于数据的集中存储,有助于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 随之而来产生的疑问 前文有提到硬盘默认分区表所能写入的分区信息最大为四组,那是不是代表着硬盘最多只能有四个分区?明明我看别人的系统里出现过不止4个分区啊? 当然不是只能有四个分区,可以通过上面提到的扩展分区以达到划分更多分区的目的。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划分扩展分区的目的是通过额外的扇区记录分区信息,扩展分区本身不能用来格式化。 我们可以通过将扩展分区继续进行划分unix磁盘限额,由扩展分区所划分出来的分区称之为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 显而易见,所有的逻辑分区所能使用的柱面范围的总和一定不会大于扩展分区的柱面范围。 前文有提到硬盘分区的名称命名方法,是按数字顺序进行排列,但是由于逻辑分区的特殊性,逻辑分区的设备名称号码由5号开始。原因是前四个号码是保留给主要分区和扩展分区使用,就算四个号码没有用满,也要对其进行保留,这是MBR分区的一个重要特性,同时建议将扩展分区的分配在最后的柱面内。 当进行分区之间的整合时,同为逻辑分区只需将两个分区删除再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分区便能在不影响其他分区的情况下,将两个分区的容量合二为一。而想要把主要分区与逻辑分区整合前提是破坏扩展分区,扩展分区若被破坏,所有的逻辑分区都将被删除,因为逻辑分区的信息都记录在扩展分区中。 小总结: 因为MBR分区表一共只有64字节,四组记录区每组仅有16字节,并且因为分区信息的存放过于集中以至于产生了一些缺陷。 MBR缺点: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