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基站 5G基站: 请叫哥牛逼!
3GPP终于给5G基站取了个名,叫gNB。
尽管我们一直没弄明白3G基站为何叫NB,但我们至少知道eNB的“e”代表“ evolved” 。可是,这一次3
3G基站叫NodeB (NB) ,4G基站叫eNB,5G基站叫什么? 3GPP终于给5G基站取了个名,叫gNB。 尽管我们一直没弄明白3G基站为何叫NB,但我们至少知道eNB的“e”代表“ evolved” 。可是,这一次3GPP来得更高冷,不但没有解释5G基站为何叫gNB,甚至没有解释“g”代表什么含义? 3GPP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RAN3#92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将5G基站命名为gNB。 取个名而已,还需要理由吗? 哥牛逼。 5G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名字取好了,然后就是不断喂奶,慢慢长大。最近,3GPP的喂奶工作可谓非常忙碌,而5G就像我们怀中的娃,一天一个样的成长,变化很大。 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5G这个娃(不,叫哥)。 整合了一些最近关于5G的内容,不是很全,简单了解。 首先,5G的无线接入叫New Radio,简称NR;全称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3GPP;本文叫5G-NR。 5G-NR的场景和KPI 参见TR 38.913 “Study on 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 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 Technologies” 5G定义了三大场景: ? 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5g 基站,增强移动宽带 ? mMTC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大规模物联网 ? URLLC (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低时延高可靠连接 注意eMBB、mMTC和URLLC这三个术语,在未来的通信工作中将广泛使用,装X必备! 这三大场景分别对应的频谱分配是: (5G频谱分为6GHz以下和6GHz以上两类) ? eMBB:6GHz以下和6GHz以上频段 ? mMTC:6GHz以下频段 ? URLLC :6GHz以下频段 具体5G应用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家庭/建筑、3D/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关键任务应用、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云端接入等等。 对应于网络部署,主要有以下部署场景: ?室内点场景:室内高流量和高用户密度。 ?密集城区:密集城区高流量和高用户密度区域(宏站和小基站联合覆盖,或宏站单独覆盖) ?农村:农村大面积连续覆盖(需重点关注高速行驶的汽车) ?城区宏站:城区连续覆盖 ?高速场景:高铁、动车等连续覆盖 ?超偏僻超远覆盖场景:为低ARPU和用户稀少区域提供基本通信服务,包括荒野和公路沿线部署的物联网。 ?城区大规模连接覆盖场景:主要针对城区大规模物联网实现连续覆盖 ?公路或高速路场景:对高速行驶的车联网实现覆盖 ?车联网城区网格场景:密集城区车联网 关于5G-NR的KPI(是的,5G-NR也有KPI): ?从省电状态到数据传输状态的控制面时延:10ms ?URLLC用户面时延:0.5ms ?eMBB用户面时延:4ms ?非频发小数据包时延:10s ?移动性中断时间:0ms ?非频发物联网小数据包流量模式的电池寿命:15年 ?移动性范围:0km/h到500km/h ?无线接入网应该具备最小化回传和信令负荷的能力 LTE eNB—>eLTE eNB—>NR gNB 好了,休息一下,现在又到了吐槽3GPP取名的时间。 我们知道, 3GPP Rel-10/11/12叫LTE-Advanced,就是我们通常讲的4G+。然后,Rel-13/14来了,3GPP称之为LTE-A Pro,我们通常称为4.5G。 反正就是不叫4G+或4.5G,哥玩的就是高冷、生僻。 到了Rel-15,总算等到一个还算顺眼的名字了——eLTE。 不过,eLTE这个名字还没确定,只是在最近3GPP讨论中频繁出现,极有可能成为Rel-15的新名字。 为什么叫eLTE呢?Rel-15将定义5G标准的第一阶段,eLTE就意味着LTE向5G平滑演进。 在4G和5G并存的时代,5G将会出现两种无线接入和核心网。 无线接入:eLTE和NR。 核心网:4G核心网EPC和5G核心网。 5G核心网称为Next Generation Core(NGCN)。 在5G第一阶段,eLTE和NR将沿用和共用4G核心网EPC。然后,网络慢慢演进,NR将接入到自己的核心网NGCN,这可能发生在5G第二阶段。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引用AT&T的关于5G部署计划提案。 第一步:5G第一阶段(初始引入NR) NR和LTE共用EPC,实现双连接。在RAN实现承载聚合。 第二步:5G第一阶段 RAN将支持LTE、eLTE和NR,可同时接入EPC和NGCN。 第三步:5G第二阶段 NGCN功能进一步增强,突出主体地位,并与PEC共存。 注意上图中红色虚线和蓝色虚线的区别,红色虚线表示4G控制面,而蓝色虚线表示NGCN控制面。这意味着,在5G第一阶段的双连接会采用LTE RRC作为控制面。 顺便提一下,在最近的RAN3会议上各阵营主要集中在用户面的讨论上。关于用户面和控制面的分离,估计将成为下一次会议的重点讨论对象。 所以,现在出现了三种无线接入,分别是:LTE、eLTE和NR,对应的三种无线基站就分别称为:LTE eNB、eLTE eNB和NR gNB。 哥牛逼就横空出世了! 但是,名字牛X不一定真正牛X,因为5G第一阶段是混合组网,所以,有时候gNB只能担当配角。 牛不牛X要看5G网络CN-RAN连接的部署场景,分为三种: ?LTE eNB作为主基站 ?NR gNB作为主基站 ?eLTE eNB作为主基站 当LTE eNB作为主基站时,gNB只是个配角,还需韬光养晦: 此时,eNB和gNB共同连接EPC,eNB和gNB的用户面通过EPC实现聚合。解决方案是在现有的eNB上加硬件板件,平滑升级,守住地盘(我瞎猜的)。 当NR gNB作为主基站时,就是哥牛X终于找到组织的时候了(泪流满面): 这时有两种情况: ?gNB直连到NGCN,不再鸟LTE eNB ?把LTE eNB收为小弟,让他也尝尝跑龙套的滋味。 当eLTE eNB作为主基站时,道理同上面一样: 当然,gNB还有可能招更多小弟,比如WLAN。 好了,本文结束。 你好,gNB!一个新时代就要到来,哥牛逼的时代! 网优雇佣军投稿邮箱:wywd11@126.com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