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成都站长网 (https://www.028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通讯 > 正文

5G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发布时间:2022-10-20 15:31:26 所属栏目:通讯 来源:网络
导读: 前几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5G 简介Page 2简介5G 的关键技术一. 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1G ,2G ,3G ,4G )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简介Page 3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G 2G )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前几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5G 简介Page 2简介5G 的关键技术一. 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1G ,2G ,3G ,4G )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简介Page 3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G 2G )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1G 1G )第 1 代移动通信系统( 1G )是模拟式通信系统模拟式通信系统,模拟式是代表在无线传输采用模拟式的,模拟式是代表在无线传输采用模拟式的 FM 调制,将介于 300Hz 到 3400Hz 的语音转换到高频的载波频率的语音转换到高频的载波频率 MHz 上。一部大哥大在当时的售价为上。一部大哥大在当时的售价为 21000 元,除了手机价格昂贵之外 手机网络资费的价从 1G 跨入 2G 的分水岭则是从模拟调制进入到数字调制从模拟调制进入到数字调制 ,相比于第 1 代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具备高度的保密性,系统的容量也在增加,同时能够提高多种业务服务。从这一代开始手机也可以上网了。第一款支持代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具备高度的保密性,系统的容量也在增加,同时能够提高多种业务服务。从这一代开始手机也可以上网了。第一款支持 WAP的 GSM 手机是诺基亚 7110 ,它的出现标志着Page 4除了手机价格昂贵之外 , 手机网络资费的价格也让普通老百姓难以消费。

当时的入网费高达格也让普通老百姓难以消费。当时的入网费高达 6000 元,而每分钟通话的资费也有 0.5元。不过由于模拟通信系统有着很多缺陷,经常出现串号、盗号等现象,给运营商和用户带来了不少烦恼。于是在元。不过由于模拟通信系统有着很多缺陷,经常出现串号、盗号等现象,给运营商和用户带来了不少烦恼。于是在 1999 年 A 网和 B网被正式关闭。手机上网时代的开网被正式关闭。手机上网时代的开 始 ,而那个时 代 GSM 的网速仅有的网速仅有 9.6KB/s 。数字网有以下优点:。数字网有以下优点:1. 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 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通用性;3. 抗噪声、抗干扰、抗多径衰落能力强;4. 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5. 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 可降低设备成本。1998 年,黄宏、宋丹丹小品《回家》年,黄宏、宋丹丹小品《回家》oppo A209, 作者本人自用作者本人自用 2G 手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 4G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G 3G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了官方第 3 代移动通信(代移动通信( 3G )标准 IMT-2000 (国际移动通信(国际移动通信 2000 标准)。

3G 存在四种标准制式,分别是存在四种标准制式,分别是 CDMA2000 , WCDMA , TD-SCDMA ,WiMAX 。在 3G 的众多标准之中, CDMA 这个字眼曝光率最高 CDMA ( 码分多址 ) 是第4G 包括 TD-LTE 和 FDD-LTE 两种制式,是集两种制式,是集 3G 与 WLAN 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 4G 能够以100Mbps 以上 的速度下载(大约是12.5MB/s~18.75MB/s 的下行速度),比目前的家用宽带的下行速度)5g 移动,比目前的家用宽带 ADSL ( 4 兆)快 20 倍,并能够满Page 5个字眼曝光率最高 , CDMA ( 码分多址 ) 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中国在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中国在 2009 年的 1 月 7 日颁发了 3 张 3G 牌照,分别是中国移动的牌照,分别是中国移动的 TD-SCDMA ,中国联通的,中国联通的 WCDMA 和中国电信的 WCDMA2000 。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 求 。

此 外 ,4G 可以在 DSL 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 4G 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013 年 12 月 4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即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即 4G 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均获得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均获得 TD-LTE 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 4G 时代。简析4G4G 通常被用来描述相对于 3G 的下一代通信网络,但很少有人明确的下一代通信网络,但很少有人明确 4G 的含义,实际上, 4G 在开始阶段也是由众多自主技术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合力推出的,技术和效果也参差不齐。后来,国际电信联盟(在开始阶段也是由众多自主技术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合力推出的,技术和效果也参差不齐。后来,国际电信联盟( ITU )重新定义了 4G 的标准的标准 —— 符合 100Mbps/s 传输数据的速度。

达到这个标准的通信技术,理论上都可以称之为传输数据的速度。达到这个标准的通信技术,理论上都可以称之为 4G 。4G 移动系统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 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 、 应用网络层 。 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 ,Page 6境层 、 应用网络层 。 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 ,它们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格式完成。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它们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格式完成。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 QoS 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它使发展和提供新的应用及服务变得更为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它使发展和提供新的应用及服务变得更为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简析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 1. 信道传输; 2. 抗干扰性强的高速接入技术、调制和信息传输技术;抗干扰性强的高速接入技术、调制和信息传输技术; 3. 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自适应阵列智能天线;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自适应阵列智能天线; 4. 大容量、低成本的无线接口和光接口;大容量、低成本的无线接口和光接口; 5. 系统管理资源; 6. 软件无线电、网络结构协议等。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软件无线电、网络结构协议等。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 正交频分复用( OFDM )为技术核心。为技术核心。Page 71G 主要解决语音通信的问题 ;2G 可支持窄带的分组数据通信,最高理论速率为 236kbps;3G 在 2G 的基础上,发展了诸如图像、音乐、视频流的高带宽多媒体通信,并提高了语音通话安全性,解决了部分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了诸如图像、音乐、视频流的高带宽多媒体通信,并提高了语音通话安全性,解决了部分移动互联网相关网络及高速数据传输问题 最高理论速率为 14 4Mbps;Page 8相关网络及高速数据传输问题 , 最高理论速率为 14.4Mbps;4G 是专为移动互联网而设计的通信技术,从网速、容量、稳定性上相比之前的技术都有了跳跃性的提升,传输速度可达是专为移动互联网而设计的通信技术,从网速、容量、稳定性上相比之前的技术都有了跳跃性的提升,传输速度可达100Mbit/s, 甚至更高。那么,5G将为我们带来什么?二.5G 简介Page 9?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4G之后的延伸,目前正在研究中。目前还没有任何电信公司或标准订定组织(像之后的延伸,目前正在研究中。

目前还没有任何电信公司或标准订定组织(像3GPP 、WiMAX 论坛及ITU-R)的公开规格或官方文件有提到)的公开规格或官方文件有提到5G 。? 按照业内初步估计,包括5G 在内的未来无线移动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将在3个维度上同时进行个维度上同时进行:? 1) 通过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将资源利用率在4G 的基础上提高10 倍以上;? 2) 通过引入新的体系结构( 如超密集小区结构等)和更加深度的智能化能力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提高和更加深度的智能化能力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提高25 倍左右;? 3) 进一步挖掘新的频率资源( 如高频段、毫米波与可见光等),使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扩展使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扩展4 倍左右.5G? 5G 有以下特点:? 1)5G 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5G 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 2) 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理念不同,5G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道编译码 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道编译码 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 力求在体系构架上寻求系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Page 10大幅度提高. ? 3) 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已占据应用的主导地位,5G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 优先设计目标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 优先设计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 ? 4) 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5G 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限 制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限 制,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 ? 5) 可“软”配置的5G 无线网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 实时调整网络资源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 实时调整网络资源, 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5G 与4G 的对比4G· 在 4G 技术支持 100Mbps~150Mbps 的下行网络带宽· 仍处在 3GHz 一下的频段范围内· 开启了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全面融合的趋势;但仍存在 TD-LTE与 LTE-FDD 的标准之争· 是专为移动互联网而设计的通信技术,是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

是专为移动互联网而设计的通信技术,是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5G· 将可 提供超 级容 量 的带宽 , 短 距 离传输 速 率是 10Gbps ;Page 11将可 级容 的带宽 离传输 率是 p· 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 5G ;· 超高容量、超可靠性、随时随地可接入性,有望解决“流量风暴”;超高容量、超可靠性、随时随地可接入性,有望解决“流量风暴”;· 在通信、智能性、资源利用率、无线覆盖性能、传输时延、系统安全和用户体验都比在通信、智能性、资源利用率、无线覆盖性能、传输时延、系统安全和用户体验都比 4G 有了数以倍计的增加;· 全球 5G 技术有望共用一个标准;·5G 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也不是几个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的解决方案总称。所以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也不是几个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的解决方案总称。所以说 5G 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5G 与4G 的对比? 总的来说,5G 相比4G 有着很大的优势:? 在容量方面,5G 通信技术将比4G 实现单位面积移动数据流量增长1000 倍;在传输速率方面,典型用户数据速率提升10 到100倍,峰值传输速率可达倍,峰值传输速率可达10Gbps (4G 为100Mbps ),端到端时延缩短5倍;在可接入性方面:可联网设备的数量增加倍;在可接入性方面:可联网设备的数量增加10 到100倍;在可靠性方面:低功率倍;在可靠性方面:低功率MMC (机器型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增加10 倍。

Page 12? 由此可见,5G 将在方方面面全面超越4G,实现真正意义的融合性网络。,实现真正意义的融合性网络。5G 的发展现状? 欧盟宣布成立METIS ,投资2700 万欧元用于5G技术应用研究。据了解,技术应用研究。据了解,METIS 由29个成员组成,其中包括爱立信、华为、法国电信等主要设备商和运营商,欧洲众多的学术机构以及宝马集团。个成员组成,其中包括爱立信、华为、法国电信等主要设备商和运营商,欧洲众多的学术机构以及宝马集团。?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闻库此前表示,工信部已成立工作小组进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闻库此前表示,工信部已成立工作小组进行5G研发,中国移动研究院等国内组织也有相关部门在推进。作为国家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正积极参与到研发,中国移动研究院等国内组织也有相关部门在推进。作为国家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正积极参与到5G 相关的组织与研究项目中。目前,监测中心频谱工程实验室正在大力建设基 向 务的架构 (SO ) 的 放式电磁兼容分析测试Page 13大力建设基 于面 向 服 务的架构 (SOA ) 的 开 放式电磁兼容分析测试平台,实现大规模软件、硬件及高性能测试仪器仪表的集成与应用,将为无线电管理机构、科研院所及业界相关单位等提供良好的无线电系统研究、开发与验证实验环境。

面向平台,实现大规模软件、硬件及高性能测试仪器仪表的集成与应用,将为无线电管理机构、科研院所及业界相关单位等提供良好的无线电系统研究、开发与验证实验环境。面向5G关键技术评估工作,监测中心计划利用该平台搭建关键技术评估工作,监测中心计划利用该平台搭建5G 系统测试与验证环境,从而实现对5G各项关键技术客观高效的评估。各项关键技术客观高效的评估。? 三星已开展5G 技术试验,透过64 根天...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