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网络架构
NSA适用5G前期部署,SA是5G的最终演进架构,两者共产业链。NSA作为5G早期部署架构,聚焦于eMBB场景,利旧现网EPC,以LTE为锚点,有利于5G NR的快速引入,大多数运营商的选择NSA作为5G早期部署;SA作为5G目标架构,支持5G全场景,引入5G New Core,支持网络切片。 CP与UP分离,简化核心网的部署与集成 具体步骤: 云化虚拟化, 部分UP 下移, 节省传输和时延 X-Haul改造 MCE 集中 CU, NRT部分 New Core U-GW 纯用户面的东西做到D-GW 简化承载网架构,激发5G业务潜能 3G/4G传输,为了节约传输成本,承载网通常采用多级收敛汇聚设计,从基站到EPC要经过接入层,汇聚层,骨干层等多达4-7层网络, 20+个网元的逐级传递和统计复用,这种承载网架构的性能是尽力而为,是不可控的,比如时延可能会在忙时闲时10-20MS之间浮动。 同时,3G/4G承载网没有业务隔离(切片)和保障SLA的概念,承载网没有E2E传输链路SLA(如E2E时延,带宽5g网络架构,丢包)的全周期(发放,监控,优化)管理能力, 这样的承载网,是无法支撑向最终用户销售SLA的商业模式的。 5G的业务场景更为极端,比如FWA的VR业务要求极大带宽,飞行器和机器控制需要极低时延,为了能保证E2E的业务体验(这样用户才愿意为5G体验付费)。 配合CORE转发面下移,承载网页需要做2个简化: 1:转发面网络简化:理想是IP和光配合实现3层架构,避免忙时多层级网络统计复用拥塞带来的时延 2:控制面管理简化: 引入切片控制器(NCE是华为的切片控制器品牌)实现承载网的切片SLA管理 (包括传输SLA需求到承载网网络配置的自动翻译和下发,SLA的监控和管理,自动优化) CU/DU初期合设,保持传统BBU形态,未来根据新业务需求可分可合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