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风口,BAT等能否继续笑傲群雄?
此外,很多中国企业都希望从传统制造变成先进制造企业,富士康已然成为产业互联下的“数据驱动”企业。它的做法是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将自己作为知名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几十年积累沉淀的“精益制造”技术、工艺、经验、方法、流程等数字化,既赋能自己,加速自身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蜕变,同时也进一步将这些能力释放出来赋能行业,从而打开更大的数字化新发展空间。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进展如今越来越不容大众所忽视,他们也已经做出了很多好的产品,产业互联时代,面对具备不逊色于自己产品能力的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也是一片阴霾。 To B市场,AT也曾折戟 阿里和腾讯虽然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牛气冲天”,但是在产业互联网应用的尝试均未取得好的效果。由于BAT的客户积累和运营经验主要集中在个人客户,其向产业互联网拓展过程中优势将不再明显。 2007年1月马云在上海宣布旗下公司——先期投资1亿元的阿里软件正式成立,并宣布全面进入企业商务软件领域。这也是阿里巴巴旗下第五家子公司。2009年3月31日阿里软件在京宣布:将投入十亿元巨资,向中小企业推广管理软件,并承诺未来三年免费,目标是在三年内使中小企业管理软件普及率从10%提升至40%。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软件业为帮助国内中小企业“过冬”所推出的最大手笔。在国内8家银行的支持下,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无抵押低息贷款计划“钱掌柜”。该计划的贷款总额将超过60亿元。然而不过四年,阿里于2013年3月31日关闭钱掌柜并终止提供相关服务,关闭后相关数据不再保留。阿里巴巴在企业软件市场开拓受挫,最终选择与软件商合作。2013年12月,阿里巴巴拟与金蝶合作共推针对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专业级财务管理软件。 与此类似的,2007年,“QQ客服”诞生,半年多后,这个免费产品有了5万人次的申请。而到2013年2月更名为“企业QQ”的“企业QQ办公版”的经过了6年的积累企业用户也只有30万,与其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地位相差甚远。 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或许很难再现曾经的辉煌,甚至强如BAT这样的巨头也难以出头。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不会出现赢家通吃的现象,更不会是一个巨头时代,因为每个领域都有很强的垂直专业性,不可能一家公司解决所有问题。未来,或许存在更多机会。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