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成都站长网 (https://www.028zz.cn/)- 科技、云开发、数据分析、内容创作、业务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人类连太阳系都走不出去天体与地球的距离又是如何计算的

发布时间:2023-09-22 10:00:36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转载
导读:   当人们抬起头来观赏夜空之时,最先感受到的是那无限绚烂的星光;不过我们所看到的明亮星星,其实是在相隔数百乃至上千年之外的宇宙中发出光芒。



  光年并不是时间,而是一个长
  当人们抬起头来观赏夜空之时,最先感受到的是那无限绚烂的星光;不过我们所看到的明亮星星,其实是在相隔数百乃至上千年之外的宇宙中发出光芒。
 
  光年并不是时间,而是一个长度单位。光是宇宙中运动速度最快的物质,而光年指的是使用速度上限运动一年所达到的距离,这个距离十分遥远,1光年大约有9.46兆公里。
 
  只有在测量非常遥远、长度很长的距离时,人们才会使用这个单位,而宇宙就是如此浩瀚的存在,同时,它还在加速膨胀中,地球会与其他天体离得越来越远。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连地球都没有走出去,就连上个世纪科学家造出来的探测器,到现在也没有任何一个成功飞出太阳系,我们到底是如何计算天体与天体之间的距离,甚至丈量整个宇宙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被天文学界尊称为星系天文学之父的爱德温·鲍威尔·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或许你对爱德温这个名字或者这个人并不了解,但你肯定听说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这架为人类带来大量宇宙信息的望远镜,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爱德温不仅是星系天文学的创始人,也是观测宇宙学的开拓者,他研究发现的哈勃勒梅特定律,被认为是宇宙膨胀的强有力证据,也为天文学家计算星体的远离速度提供计算公式。
 
  这个定律被认为是宇宙膨胀理论的基础,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星系的远离速率,而公式中的D正是星系与观测者之间的距离。
 
  说来说去,D的数值还是一个未知数,到底要怎么测量二者之间的距离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现在,请你伸直手并竖起大拇指,接下来请先捂住你的左眼观察自己的大拇指,然后再换成捂住右眼,用左眼再看大拇指,这个时候大拇指在你看来好像移动了位置,但其实你知道,你并没有移动自己的手,这就是三角视差。
 
  当你理解了这个原理之后,就能轻松弄懂三角视差法——一种测量天体间距离最常见的方法是怎么一回事了。
 
  从三维建模专业的角度解释,所谓的三角相对视差法就是在实验室里利用三维坐标系不同视点对同一物体的视差来测定三维模型的距离。
 
  当观测者分别从两个视点观测同一个物体时,两条视线与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可以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根据这个三角形顶角的大小,就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高,也就是物体距观察者的距离。
 
  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要想从两个视点观察同一个天体,靠的可不是自己在地球上走来走去,而是观察6个月内星体移动的位置。
 
  6个月的时间,地球正好绕太阳轨道旋转半周,这样,两个视点之间的距离将会达到地球轨道的直径,就能够运用三角视差法求得星体的距离了。
 
  要是距离太远可怎么办?
 
  不过,这种方法通常是用在测算银河系内的天体距离,那些在银河系之外的天体,就算地球移动了6个月,这点距离对于它们来说也太微不足道了,银河系外的天体该怎么测量?
 
  三角视差法不管用了,天文学家还有标注烛光法,这个方法使用的前提是知道天体的亮度,只要在宇宙中有一个“标准烛光”,天文学家就能通过亮度的对比计算出距离的远近。
 
  比如Ia型超新星,它就是天文学家测算距离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标准烛光”。而这个标准烛光的亮度是恒星亮度的10倍左右。但是,ia型超新星的亮度并不是恒星亮度的10倍,而是比恒星亮度高出10倍。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