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成都站长网 (https://www.028zz.cn/)- 科技、云开发、数据分析、内容创作、业务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星系绵延300万光年韦伯望远镜拍到纤维结构揭示早期宇宙演化

发布时间:2023-08-02 10:01:16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互联网
导读:   利用韦伯望远镜的最新数据,科学家们最新发现了跨越超过300万光年的一个巨型气体纤维,其中包含着十个紧紧挨着的星系。



  在大多数的人印象中,星系们彼此之间都隔着几十万光年
  利用韦伯望远镜的最新数据,科学家们最新发现了跨越超过300万光年的一个巨型气体纤维,其中包含着十个紧紧挨着的星系。
 
  在大多数的人印象中,星系们彼此之间都隔着几十万光年乃至上百万光年的距离,但在韦伯望远镜横跨百亿光年的视野里,在我们看来相隔甚远的星系们其实组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考虑到此次发现的星系气体纤维远在137亿光年外,已经非常接近138.2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了,所以天文学家断定,韦伯此次发现的就是最初的宇宙网状结构。
 
  只不过在137亿年前宇宙中的星系还不够多,只能先形成若干条气体纤维,而在137亿年之后的今天,所有的气体纤维都已经彼此连接成了宇宙长城。
 
  在韦伯望远镜此次发现的纤维结构里,担任引力源的是一个类星体或者说超大质量黑洞,这才是极不正常的,因为宇宙大爆炸之初连星系都不多,想形成超大质量黑洞就更难上加难了,但事实是它确实存在,并且用引力聚拢了周围几十个星系,形成了横跨300万光年的宇宙早期结构。
 
  关于宇宙早期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原因,天文学界现在还众说纷纭,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它不可能是由恒星坍塌而成的,因为恒星级黑洞想要碰撞融合成超大质量黑洞的话,所需要的时间将比宇宙的年龄还长。
 
  目前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这些宇宙诞生之初的就存在的超大质量黑洞本身的前身是种子黑洞,或者说原初黑洞,是在大爆炸之前就预设好的存在,等到宇宙大爆炸后随着质量的产生以及时空的超光速扩张,质量稠密的区域就会在种子黑洞的作用下发生引力坍塌,使其形成超质量黑洞去掌控初期的星系。
 
  除了黑洞和原始的星系外,韦伯望远镜升空之前天文学家其实还想用它直接看到138.2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但后来发现大爆炸后38万年宇宙才膨胀到足以让光子自由穿梭的水平,而在那之前宇宙是一个粘稠的混沌状态,连光都没有就更别说看到大爆炸了。
 
  目前最有希望看到宇宙大爆炸的,其实不是韦伯望远镜,而是未来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新的大型粒子对撞机,物理学家们认为如果未来能绕地球赤道一圈构建对撞机的话,被加速到接近光速的亚原子粒子们对撞瞬间的能量级别将不亚于大爆炸瞬间,到时候通过分析对撞的数据,就能近似还原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状态。
 
  不过考虑到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就出现了黑洞,所以也有很多人担心未来的新型对撞机也会产生黑洞,针对这种担忧为物理学界给出的解释的不会,因为质量越小的黑洞蒸发的速度越快,这是霍金生前提出的霍金辐射理论决定的,不过如果霍金辐射理论是错的话,黑洞确实有可能在诞生后沉入地心然后开始吞噬地球。不过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因为黑洞本身的引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即使黑洞在不断吞噬周围的物质,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