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苹果造车史
但汽车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信息中心吗?严格一点说,是不是下一个移动信息终端?或者说,这个问题直接可以转化成,按照电脑的进化逻辑,“PC电脑——智能手机——?”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判断将来苹果在造车上会使多大劲儿,把劲儿使在哪,是硬件还是软件,哪些软/硬件为重,哪些软/硬件为轻。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现在来看,汽车很难充当这个角色。理由如下,下一代信息终端要满足几个特征: 必须离人的眼睛越来越近 必须物理体积越来越小 必须是移动的,便携度高 从电脑的形态的历史规律上去看看,大型机,小型机、电脑、笔记本、手机…其中在物理外形上的规律是越来越小。 同时还有一层规律是,因为它们的本质是计算,而计算的本质是信息,那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这是最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所以从外形上看,它们一定离人的眼睛越来越近。 以上两点推出了第三点,下一代智能信息中介所以必须越来越小,越来越移动,越来越低功耗,才能越来越接近眼睛。违背这个规律,就不可能。 所以从这个逻辑上智能手机很难变成汽车,但其实有一类却是比汽车更接近的,就是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眼镜。2012年谷歌推出的实验性产品Google Glass虽然饱受争议,但从逻辑上来讲,这个进化方向是make sense的,Google Glass的商业化有问题,不代表探索路径错了,可能只是出现在了不属于他的时代里。 再举一个正面例子,最近两年大火的Air pods,其实也可以侧面印证这个PC进化逻辑,就是越来越向人体的感官靠近。Air pods砍掉耳机线后,等于是跟人耳融合了,几乎感觉是长在耳朵上的,所以用户体验特别好,那试想下,如果有一天,手机屏幕通过某种方式实现了“长在“眼镜上甚至是人眼,这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现在的手机已经足够智能,并不是所有的动作都非要在汽车内完成,可以编程、打游戏、看电影、订外卖的汽车,听起来很性感吗? 并没有,这些靠手机就可以解决。手机的本质是信息,汽车的本质是交通。汽车不是一个智能终端,智能车应该是汽车+无人驾驶。所以无人驾驶才是下一波产业浪潮的核心。 所以,硬件只是苹果进入这个行业的敲门砖,软件是重心,但苹果又不愿意像华为一样只做一个软件提供商(即便如华为,也只保证了三年有效期)。 总结下,苹果造车的新闻现在传出来,蹭蹭新能源车的热度涨涨股价是可以的,但长期来看,要看苹果是不是真的想造车,不如把这个问题转化成,看苹果在自动驾驶上投入多少心血,而不是电池也不是其他硬件。自动驾驶是一个具有网络效应、正向自我增强的行业,有希望出现平台级的大公司。 只要苹果能坚持在大的产业战略上不要出现误判和回调,苹果造车就值得期待。战略不变,战术可以阶段性调整。 而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期待智能手机的下一代形态可能会是什么,不如多去研究研究苹果在VR上的动作。 这两个问题,分开看,两个产业机会,两种观察视角,切勿混为一谈。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