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不是一个平滑的球体它是有纹路的
发布时间:2023-07-07 11:00:37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幅画面:在地球内部,有一个像滚珠穿梭在奶泡糖和烤焦糖一样缓缓转动着。
但事实证明,我们星球的固体内核既不光滑也不均匀。相反,研究人员在分析了数千
但事实证明,我们星球的固体内核既不光滑也不均匀。相反,研究人员在分析了数千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幅画面:在地球内部,有一个像滚珠穿梭在奶泡糖和烤焦糖一样缓缓转动着。 但事实证明,我们星球的固体内核既不光滑也不均匀。相反,研究人员在分析了数千次从地球固体金属中心反弹的地震波后发现,它的纹理更像是“织锦”。 通过在全球传感仪器网络上测量这种后向散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发现为了解地球核心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和固化,提供了“新的见解”。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地震波越深入地球内核,内核“结构”中的涟漪就越明显。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怀疑地球的内核有几层铁晶体,这些铁晶体在更深的地方凝固,形成了像木头一样的颗粒。 但是,地震波传播2900公里(大约1800英里)到内核并返回的微小差异,是任何一种仪器都无法测量的。 在这项研究中,康奈尔大学的地球科学家庞关宁(音译)和他的同事,使用了一个由20个地震仪阵列组成的全球网络的地震数据,这些地震仪阵列当初被设计用来探测地下核爆炸的微小信号。 地球科学家庞关宁和其他新西兰地震学家研究人员发表的早期研究过绘制内核三维虚拟地图的尝试,只研究了针对于单个地缘政治地震阵列或小块内核的数据。庞关宁表示:“我们第一次证实了这种不均匀性在内核内部无处不在。” 庞关宁所说的不均匀性,意味着地球的内核不是一个均匀的质量,而是充满了纹理,这些纹理记录了它是如何形成的—— 并且可能在持续的地球动力和扭矩下进化。 研究小组分析了大约2455次地震的地震数据,这些地震的强度足以从地球内核反射回来,并以可探测到的波变化返回地表。 犹他大学地震学家和研究作者基思·科珀(Keith Koper)解释说:“从内核返回的信号非常小。它的大小大约在纳米量级,所以这些小回声和反射很难在地震数据中看到。” 根据这些图数,研究人员拼接出了一张三维地图,代表了地球内核散射的地震波的相对强度,揭示了直径小于10公里的波动和褶皱。 这种不规则性在靠近中心的地方变得更加明显,地震波一旦穿过地球内外核边界以下500至800公里处,就会进一步散射。 这种模式表明,地球的内核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的时期,然后慢慢地开始变硬,变成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主要由铁组成的固体。 研究人员在他们发表的论文中写道,一些液态铁可能已经被困在最深的地方,并“稍后会冻结”,“与内核上部相比,可能会产生明显的纹理。” 研究人员指出:“对内核结构进行持续的地震测绘是很重要的,因为结构记录了地核的历史和演变,而地核反过来又与地球磁场的历史和演变、流体外核的对流和地幔底部的热流有关。”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地震测绘的目的是获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信息,以便在未来进行深入研究。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