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空间站换气将验证广义相对论,它使空间站的动力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04 10:00:4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网络
导读: 中国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年中成绩单》。在这份“成绩单”中,一共记录了28项内容,从1月21日第二届“天宫画展”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展,一直
中国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年中成绩单》。在这份“成绩单”中,一共记录了28项内容,从1月21日第二届“天宫画展”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展,一直记录到近日在天地协同配合下,空间站电推进系统大气瓶完成在轨安装任务,涉及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以及神舟十六号3个航天员乘组。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详细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这半年来的坚实步伐。 在这份成绩单中,有一项独家发布备受关注,这就是空间站电推气瓶于近日完成了出舱安装。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在天地协同配合下,空间站电推进系统大气瓶完成在轨安装任务,首次采用“换气”的方式完成电推进推进剂补加,对空间站长期轨道维持和安全平稳飞行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这半年来,航天员们在轨道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和试验,这其中有多个项目都是首次。 今年3月,在地面科研人员和航天员协同配合下,神舟十五号乘组完成了燃烧科学柜实验系统首次点火测试,点火实验采用甲烷作为燃料,高速相机清晰地拍下了整个点火和燃烧过程,为后续项目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项目也开展了在轨实验并取得成功, 这一系列是首次在载人深潜航天飞行过程中获取航天员皮肤真实表皮及真皮层真皮浅层的近距离三维图像。 此外,空间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也顺利完成在轨试验,热电转换效率等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5月30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共同协作,高频次、高效率地进行了大量工作。 近日,3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内,开展了细胞学研究样本回收工作,包括回收取样液袋、细胞培养板回收、样本转移等步骤。此外,航天员还进行了应急呼吸装置在轨测试,该装置是专为航天员设计,以应对压力应急条件下的特殊情况。进驻空间站以来,航天员陆续开展了载荷出舱、设备测试、实验项目实施、舱段检查维护等工作。 据了解,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在空间站驻留约5个月,将开展舱外相机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将完成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等舱外应用设施的安装,按计划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验和试验,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这一重大突破将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新的途径,也将推动我国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