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组装完成我们终将迎来世界和宇宙浩荡不息的回应
发布时间:2022-11-04 11:00:2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网络
导读: 中国人对天空的幻想古已有之,从屈原的《天问》到耳熟能详的大闹天宫故事,中国人将最具浪漫色彩的情节投射到彼时无法触及的天空,它仿佛代表了人类某种终极的求索。而从钱学森先生提出
中国人对天空的幻想古已有之,从屈原的《天问》到耳熟能详的大闹天宫故事,中国人将最具浪漫色彩的情节投射到彼时无法触及的天空,它仿佛代表了人类某种终极的求索。而从钱学森先生提出中国“航天”概念以来,中国人为了实现千年来“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为之付出了几十年的努力。 “T”字基本构型是怎么来的?实际上,这种构型设计基于成本、难度、精度等多方面考量。我国空间站属于积木加桁架混合构型,“利用舱段交会对接和转位机械臂进行平面转位”是一个不仅极富创造性,同时很好克服了我国缺乏航天飞机等大型太空运输工具这一弱点的方法。转位之后,核心舱前向、后向、径向三向的对接能力不受影响,为未来对接货运飞船、载人飞船乃至扩展舱段奠定良好基础。空间站基于“T”字构型,在未来还会发展出“十”字、“土”字构型等。 那么,既然“T”字构型如此合理,那为什么要通过“转位”实现,而不从一开始就直接让实验舱从侧面对接核心舱呢? 首先是因为侧面对接技术难度高于正面对接,因为正面对接只需要让两个对接器在同一轨道保持同速运行即可,侧面对接则要求对不在同一轨道面的两个对接器的速度进行更精准的控制。 其次,侧向对接有可能会影响空间站的重心稳定,在太空环境中一旦出现重心不稳,将会严重影响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尤其是这次梦天实验舱的对接过程,空间站组合体在对接前呈“L”字构型,难度更高。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