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成都站长网 (https://www.028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海洋科学家研究揭露珠江形成于三千万年前

发布时间:2022-11-01 11:00:2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转载
导读:   近日,国际地学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暨南大学和自然资
  近日,国际地学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暨南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揭示珠江流域形成约于三千万年前。
 
  海洋所研究员万世明介绍,研究人员通过南海北部的陆源碎屑沉积记录约束了过去3500万年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物源演化,揭示类似现代规模的珠江流域形成于约三千万年前,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隆升和中国东部地形倒转。
 
  据介绍,约55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和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导致了喜马拉雅-青藏高原此后的阶段性隆升,东亚地形格局和气候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剧烈变化,主要分别表现为从西低东高转变为西高东低和从行星风系转变为季风风系。在构造变形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下,东亚水系逐渐形成,同时塑造了陆上地貌并控制了陆源物质向边缘海的输送。

  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北部U1501站位粘土粒级陆源组分的物源在3200万年前至3000万年前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与周边潜在源区端元对比,研究人员认为,研究区沉积物在3200万年之前主要是来自于华夏地块东南沿岸以富蒙脱石和εNd值相对偏正为特征的风化产物,而从3000万年前至今,则转变为来自于华南地块内部(扬子地块为主)以富伊利石和εNd值相对偏负为特征的物质。华夏陆块沿岸地区的基岩以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为主,其组成受到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地幔物质显著影响;而华南内陆即扬子地块作为古老克拉通,以中生代沉积岩和变质岩为主。二者风化产物因而具有明显不同的放射性成因Nd同位素组成及粘土矿物组合。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人员采用εNd值、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和钾长石含量等代用指标重建了华南地块风化产物向南海北部输入变化,从而示踪华南河流流域的连续演化历史。
 
  结果表明,华南河流流域在3200万年前从主要发育于华夏地块东南沿岸的小型河流开始向扬子地块内部溯源侵蚀,并在约3000万年前形成类似现代规模的格局并此后保持相对稳定,即此时珠江的主体已经基本形成并开始影响南海北部的源-汇沉积系统。
 
  通过进一步综合对比东亚区域的构造隆升、南海海底扩张和东亚季风演化历史,研究人员提出,发生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青藏高原东南部隆升导致了华南地块的地形倒转,促进了华南河流流域的向西溯源侵蚀和珠江主体的形成。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