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爬虫大数据采集与挖掘教与学(教学大纲)
《Python爬虫大数据采集与挖掘》
课程教学大纲
院系:日期:2019年10月 10日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Python爬虫大数据采集与挖掘
学 分 数
2
周学时
2
授课语言
中文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通识
《Python爬虫大数据采集与挖掘》 课程教学大纲 院系:日期:2019年10月 10日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Python爬虫大数据采集与挖掘 学 分 数 2 周学时 2 授课语言 中文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 大类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其他 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针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据科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等专业2 年级以上本科生,主要讲解互联网大数据采集技术及各种典型爬虫的技术,并结合相关的开源包使用Python 进行实现,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互联网大数据采集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基本的信息内容采集、提取和分析方法,并且具备一定的针对具体信息采集需求的实际运用和解决能力。 基本内容简介 互联网大数据采集技术与实现概况;Web 服务器的应用架构以及HTTP 、Robots 、HTML 、页面编码等相关协议和规范;普通网络爬虫技术、动态页面采集方法、主题爬虫技术、Deep Web 爬虫、微博信息采集、Web 信息提取以及反爬虫技术等;用于爬虫应用中的典型大数据处理与挖掘技术;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爬虫及处理技术进行新闻阅读器的分析设计;理解爬虫用于SQL 注入安全检测的方法。 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互联网大数据采集的技术体系、主要技术;掌握各种典型爬虫的技术原理、技术框架、实现方法、主要开源包的使用;理解对爬虫采集到的Web页面数据的处理方法、文本处理与相关的挖掘方法,并会使用Python进行技术实现。 授课方式: 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大数据爬虫,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运用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互动式交流,同时根据教学进度设置若干配套实验。 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课外需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考核和评价方式(提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分数组成,体现形成性的评价过程): 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考勤、项目、实验)以及期末考试,分别占课程总成绩中35%和65%。期末的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 《Python 爬虫大数据采集与挖掘》 教学进度表 (建议) 教学内容安排 (按32学时共计16周,具体到每节课内容): 第一周: 第1节课:互联网大数据采集概念、重要性、应用现状等;第2节课:互联网大数据采集的技术体系、法律与技术边界、技术展望。 第二周: 第1节课:HTML语言规范;第2节课:网页编码、正则表达式。 第三周: 第1节课:Web服务器、应用架构、Robots;第2节课:HTTP协议、状态保持技术。 第四周: 第1节课:普通爬虫体系、requests;第2节课:异常处理、链接提取 第五周: 第1节课:爬行策略与实现、PR算法;第2节课:动态页面及采集技术 第六周: 第1节课:动态页面、Ajax、Cookie;第2节课:模拟浏览器技术 第七周: 第1节课:静态页面采集的实验;第2节课:动态页面采集的实验 第八周: 第1节课:Web页面抽取技术与思路介绍;第2节课:基于结构的抽取方法、主要开源包。 第九周: 第1节课:主题爬虫与技术框架、主题表示;第2节课:主题表示、相关度计算、例子。 第十周: 第1节课:Web信息抽取的实验;第2节课:主题爬虫实现的实验。 第十一周: 第1节课:DeepWeb概念、特征与采集要求、技术架构;第2节课:技术架构与实现例子。 第十二周: 第1节课:微博采集方法概述、平台授权、API介绍;第2节课:Python调用API采集、爬虫方式采集。 第十三周: 第1节课:反爬虫概述、反爬虫技术、反反爬虫技术;第2节课:文本分析概述与预处理。 第十四周: 第1节课:向量空间与文本分类;第2节课:主题建模、可视化技术。 第十五周: 第1节课:常见应用模式、新闻阅读器;第2节课:新闻阅读器、SQL注入检测。 第十六周: 综合实验、复习、考试 提供300分钟视频讲解,教学大纲、课件、教案、习题答案、程序源码等配套资源。 配书视频演示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