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笔记(6)磁盘管理
kernel对不同接口硬盘进行不用命名方式
SATA (串口)
/dev/sda
/dev设备文件目录
sda是一个文件
s代表sata就是串口,一个类型
d代表
linux学习笔记(6)磁盘管理 文章目录 6.1磁盘命名 kernel对不同接口硬盘进行不用命名方式 SATA (串口) /dev/sda
IDE(并口) 淘汰 6.2分区方式 MBR (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 是位于磁盘最前面的一段引导代码。支持最大的磁盘容量是2TB。设计时分配4个分区,如果希望超过4个分区,需要放弃主分区,改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GPT(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GUIDPartition Table) 是一个实体硬盘的分区表的结构布局标准 ,GPT支持大于2T的硬盘,能够支持128个分区。 6.3磁盘管理 6.3.1基本分区 添加磁盘 VMWARE上面增加5GB的磁盘 基本步骤 1、查看磁盘信息
注释:sda是系统盘,sdb、sdc…相当于购买的新磁盘
2、创建分区
5GB的磁盘–5x1024x1024x1024=5368709120B 以512B为一个单位 因此扇区(2048,10485759) 输入分区大小+2G后回车 实际环境根据磁盘划分,如4T磁盘,可以分500G一个分区。 *说明:选择磁盘分区结束的扇区,即分区大小。 最后输入 W 保存分区信息
3、创建文件系统
*新创建的分区,sdb2,sdb3都要格式化 *剩下的3G不可以使用 4、挂在mount
5、查看挂载信息
/mnt/disk1 以后就是一个磁盘,2GB 分区数目 6.3.2逻辑卷LVM (Logical Volume Manager) 补充知识 1、重启命令
2、磁盘满的状态下写入 dd命令来自于英文词组“disk dump”的缩写,其功能是用于拷贝及转换文件。使用dd命令可以按照指定大小的数据块来拷贝文件,并在拷贝的过程中对内容进行转换。
/dev/zero代表什么东西? 有一些特殊的设备文件。例如/dev/zero文件代表一个永远输出 0的设备文件,使用它作输入可以得到全为空的文件。因此可用来创建新文件和以覆盖的方式清除旧文件。下面使用dd命令将从zero设备中创建一个1M大小(bs决定每次读写1024KB,count定义读写次数为1000次),但内容全为0的文件。 cp命令来自于英文单词copy的缩写,用于将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复制到指定位置,亦常用于文件的备份工作。-r参数用于递归操作,复制目录时若忘记加则会直接报错,而-f参数则用于当目标文件已存在时会直接覆盖不再询问Linux 磁盘管理,这两个参数尤为常用。 **语法格式:**cp [参数] 源文件 目标文件
核心特点 ① 创建LVM 1、准备物理磁盘 2、将物理磁盘转成物理卷-PV pvcreate命令的功能是用于创建物理卷设备。LVM逻辑卷管理器技术由物理卷、卷组和逻辑卷组成,其中pvcreate命令的工作属于第一个环节——创建物理卷设备。 **语法格式:**pvcreate 参数 物理卷
3、创建卷组-VG vgcreate命令的功能是用于创建卷组设备。LVM逻辑卷管理器技术由物理卷、卷组和逻辑卷组成,其中vgcreate命令的工作属于第二个环节——创建卷组设备。 卷组,顾名思义是将多个物理卷组成一个整体,屏蔽了底层物理设备细节,让用户在后续的逻辑卷创建工作后无需再考虑具体的硬件设备信息。 **语法格式:**vgcreate 参数 卷组
4、创建逻辑卷-LV lvcreate命令的功能是用于创建逻辑卷设备。LVM逻辑卷管理器技术由物理卷、卷组和逻辑卷组成,其中lvcreate命令的工作属于最后一个环节——创建逻辑卷设备。 设定逻辑卷容量可以使用-L参数直接写具体值,亦可以写-l参数指定PE个数,每个PE大小默认为4M,因此-L 400M和-l 100的效力是等价的。 语法格式 : lvcreate 参数 逻辑卷
5、创建文件系统并挂载
② VG管理 目前使用已经为100%。 pvs命令用于格式化输出物理卷信息报表,使用pvs命令仅能得到物理卷的概要信息。 vgs命令的作用是可以报告显示关于卷组的信息。通常一个分区或者一个硬盘就可以建立一个物理卷,将多个物理卷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卷组。语法格式: vgs [参数] [卷组名] 注释:vg1的大小已经是9.99G(扩展成功) ③ LV扩容 1、lv扩容
2、FS扩容
LVM优势 ----大系统使用LVM的益处:在使用很多硬盘的大系统中,使用LVM主要是方便管理、增加了系统的扩展性。用户/用户组的空间建立在LVM上,可以随时按要求增大,或根据使用情况对各逻辑卷进行调整。当系统空间不足而加入新的硬盘时,不必把用户的数据从原硬盘迁移到新硬盘,而只须把新的分区加入卷组并扩充逻辑卷即可。同样,使用LVM可以在不停服务的情况下。把用户数据从旧硬盘转移到新硬盘空间中去。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小白网管之路」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 6.3.3交换分区管理Swap 交换分区swap就是一个普通的分区 我们在安装系统的时候已经建立了 swap 分区。swap 分区通常被称为交换分区,这是一块特殊的硬盘空间,即当实际内存不够用的时候,操作系统会从内存中取出一部分暂时不用的数据,放在交换分区中,从而为当前运行的程序腾出足够的内存空间。 也就是说,当内存不够用时,我们使用 swap 分区来临时顶替。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应用于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中。 使用 swap 交换分区,显著的优点是,通过操作系统的调度,应用程序实际可以使用的内存空间将远远超过系统的物理内存。由于硬盘空间的价格远比 RAM 要低,因此这种方式无疑是经济实惠的。当然,频繁地读写硬盘,会显著降低操作系统的运行速率,这也是使用 swap 交换分区最大的限制。 相比较而言,Windows 不会为 swap 单独划分一个分区,而是使用分页文件实现相同的功能,在概念上,Windows 称其为虚拟内存,从某种意义上将,这个叫法更容易理解。因此,初学者将 swap 交换分区理解为虚拟内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具体使用多大的 swap 分区,取决于物理内存大小和硬盘的容量。一般来讲,swap 分区容量应大于物理内存大小,建议是内存的两倍,但不超过 2GB。但是,有时服务器的访问量确实很大,有可能出现 swap 分区不够用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学习 swap 分区的构建方法。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