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磁盘分区实例操作
众所周知无论是什么系统都是装载在有物理的存储固件上即硬盘/磁盘。那么通过对磁盘的学习,学习磁盘的原理非常有利于我们对系统的故障,日常的使用是非常有帮助的,这里就成体系的介绍介绍磁盘的分区实例。 首先我们要明确整体的思路,清晰的思路有利于更好的理解与运用 磁盘分区的格式的基本思路: 准备一块新的磁盘 查看确认磁盘已在操作系统中显示 使用fdisk 分区 格式化 挂载使用 卸载磁盘 实现系统自动挂载磁盘 下面我们安装思路来逐一的进行操作 第一步:准备一块新的磁盘 这里准备新的磁盘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实体的服务器需要购买一个物理的磁盘 第二种情况就是现在流行的云主机/云服务linux分区工具,这种方式需要去你购买云服务的厂商购买云存储进行装载 第二步:在系统中查看新安装的磁盘是否可以在系统中显示 通过fdisk -l命令进行查看是否有新的磁盘,实体的服务器有可能会存在兼容问题,如果实在无法在系统中查看到磁盘,就需要安装虚拟化安装虚拟机进行安装。如果还是无法查看需要找到实体的服务器厂家询问详细的解决方案。 这里要注意需要重启。 第三步:使用fdisk分区 首先选择要进行操作的磁盘 fdisk/dev/sdb 输入m列出可以执行的命令: Command (m for help): m 部分参数 -c 磁盘分区模式有关系 -d 删除分区 -g 创建一个GPT分区 -l 列出已知的分区类型 -n创建一个新的分区 -p 输出显示分区表信息 -q 不保存退出 -t 改变分区系统id号码 -w 保存退出 输入p列出磁盘目前的分区情况: Command (m for help): p 输入n建立新的磁盘分区,首先建立两个主磁盘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n Partition type: # 分区类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可用4个主分区 e extended # 扩展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选择分区号码默认1 First sector (2048-208895, default 2048): # 开始的扇区 默认 Using default value 2048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2048-208895, default 208895): +20M #结束的扇区 或者 K M G +20M 第一个分区为20M(注意大写) 确认分区建立成功: Command (m for help): p 最后对分区操作进行保存: Command (m for help): w 第四步:通知系统内核,需要让磁盘进行分区: 这里有两种方式通知系统内核进行分区 第一种是重启系统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命令来实现: partprobe /dev/sdb 第五步:格式化 mkfs.xfs /dev/sdb1 第六步:挂载使用 mount /dev/sdb1 /mnt 自己也可以随意创建挂载的目录 mkdir /web mount /dev/sdb1/web 第七步:卸载磁盘 umount /mnt umount /web 第七步:实现系统开机自动挂载磁盘 实现开机自动挂载磁盘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利用/etc/rc.local这个文件 echo "mount /dev/sdb1 /mnt" >>/etc/rc.local 第二种方式:利用/etc/fstab这个文件 进入文件是这个样子 UUID=cba4a31e-c171-495e-bd68-52a3bfee54e6 / ext4 defaults 0 0 UUID或者设备名称 挂载点 文件系统 挂载参数 是否备份 开机磁盘检查 一一对应。 通过lsblk -f查看uuid,或者直接输入设备名称 /dev/sdb1 /web xfs defaults 0 0 不过fdisk适用于小于2TB磁盘 fdisk只支持mbr分区表,下篇文件讲解怎么对2TB以上的磁盘进行分区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