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环境剧变 PC遭遇寒冬:联想不死心
显然,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更像是在为其传统PC业务和当时联想有强烈意图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打配合、做补充服务。当时的联想其实也并没有涉足太多的云服务业务,而是强调“设备+服务”,即使到现在来看,联想的云服务业务仍是围绕企业定制化服务的私有云业务或混合云业务,并没有像BAT一样投入大量公司资源抢占公有云市场。 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当时真正能够拿来说事儿的, 除了暗中较劲的虚拟运营商业务外,其他诸如茄子快传、乐安全、企业云(云存储业务为主)也都是从公司移动业务和企业业务继承而来的,而针对当时作为云服务业务集团主要现金流来源的企业云,贺志强也曾表示,“现有企业云存储做好之后,应该会考虑新服务。” 2015年5月,联想召开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彼时的联想云服务业务经过一年梳理,站在国家会议中心演讲台上的贺志强将云服务对外业务呈现为:个人云、企业云和IoT智能云。 简单来讲,这里联想提到的个人云是用来进行用户管理、增强用户粘性,企业云是用来服务B端用户,IoT智能云更像是现在IoT云平台的雏形,用来连接管理IoT设备和数据。 当时联想在招兵买马时,也曾将联想云要做的事情阐述为“依靠联想的设备规模、品牌信誉及全球化布局等优势来构建联想设备+服务模式”。 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2016届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实习生招聘信息 可见,当时联想已经将自家的云服务业务体系和发展思路捋顺。 在7月的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贺志强在开幕论坛上也阐述了“联想云”通过云存储、云一体机、云管理平台构建的“融合云2.0”战略帮助企业实现IT转型的思路。 回想起2015年,广大互联网从业者、IT从业者都曾听过有一朵云叫“联想云”,但在随后两年中,这朵“联想云”也如同ZUK一样,在联想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中逐渐淡出众人视野。 创投“治病” 2016年3月,联想开启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与2013、2014年的组织架构调整相似的是,这次架构调整对于联想而言,同样是一次颠覆式的架构调整;不同的是,这次架构调整,基本奠定了之后几年联想的业务发展方向。 此次架构调整中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更名:
不同的是,贺志强没有选择出走创业,而是选择了内部转型。联想的核心团队一向军心稳定,这是由联想企业文化所致,长久也成了业界共识。 作为老牌IT巨头,联想对外投资基金其实早已有之,包括早先在联想云服务业务下的乐基金,也包括联想早年间设立的联想之星、君联资本、弘毅资本等。此次成立联想创投,或者说将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这一在联想内部更靠近联想现在强调的“智慧物联”、“智慧服务”等IoT战略的业务转型为创投业务的目的,用贺志强的话讲,是要:
从历史长河中为数不多的巨头企业发展历路来看,那些不差钱的巨头企业为了赶上新的机遇和风口,会选择内部生长或外部收购来进行新业务拓展,包括苹果的智能手表项目、亚马逊的智能音箱项目、谷歌收购Nest、阿里收购饿了么等。 联想在早年间也曾凭借收购IBM个人PC业务和x86服务业务巩固自己的PC领域行业地位,收购摩托罗拉助力自己搭建移动互联网业务团队。 然而,在当下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在短期内要实现巨轮转向显然是小概率事件,巨头玩家要想成就“百年老店”,其实还要有另一套玩法——投资和孵化。 贺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成立联想创投,其实也是为了克服“大公司新业务在内部生长不出来的通病”。
近年来,聚焦于智能互联网产业领域投资的联想创投,确实投了包括蔚来、旷视、寒武纪在内的不少风口上的企业,也为联想孵化出了联想懂的通信、联想数据智能等。 联想创投投资领域,图源:深响 在2020/21财年誓师大会上,贺志强对外披露联想创投业绩时也表示:成立仅四年,联想创投投资和孵化的企业已超过120家,近10家企业IPO。预计在2020年底,上市被投企业将超过10家。 显然,作为投资业务来看,联想创投确实战绩不错;而作为要为联想长出新业务(尤其AIoT领域新业务)的部门来看,联想创投虽然没有为联想造出一个华为HiLink或小米生态链,但造出的“数据智能”引导了联想的又一场内部革命。 老兵回归与内部革命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